点准“穴位” 打准靶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4-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督导之声 教育教育督导局 中国教育报 合办

    ————【开栏的话】————

    近年来,教育督导工作成绩显著,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督导要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碰硬,要点准“穴位”、打准靶子、加点“辣味”。为进一步提升督导工作质量,从本期开始,教育教育督导局与本报联合主办“督导之声”栏目,为督学们开辟一方交流园地。欢迎大家参与。

    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国家、省级、地市、区县四个级别的督导机构,在规范办学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符合学校实际的督导更受欢迎

    随着我国教育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督导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期待。督学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学校对督导工作不接纳。督导工作的有效开展,要求学校和督学之间建立彼此悦纳、相互信任的关系。公正的、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符合教育规律的督导,才能让学校心服口服。

    要达到这一目标,高素质的督学队伍成为了关键。督学的专业化水平、教育督导过程的科学性保证了评估结果的权威性。督导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督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品德修养。

    在各级的教育督导中,县市一级督导队伍的素质显得尤为薄弱。目前,县级督导工作人员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公务员,有全职,有兼职;二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校长等,这些人员编制一般在学校。

    一些督导室感到力不从心。有的地方临时借调人员来开展督导工作,由于督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活动的有效性。而有的地方没有专门的经费,难以调动兼职人员工作积极性。

    有的地方督导成为了解决干部职级的地方,把学校无法安排的校长和书记安排到督导室工作。

    督导是手段,发展才是核心

    督导是“监督”与“指导”的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督导是手段,发展才是核心,教育督导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督导不仅要监督和评价,也要调动教师、学校的积极性。

    当前,教育督导更加注重服务和指导功能。原先以检查为主的教育督导正在向以专业人员为学校和政府提供服务的观念转变,督导的目的是促进学校的改善和提高。督导人员和学校建立的是彼此悦纳、信赖的关系。

    教育督导像医生一样为学校和政府把脉,对学校和当地教育进行发展性评估,提出诊疗方案,成为学校发展的加油者和助推者。督导工作让教职员工感到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对的。

    督学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解决问题的协调者。对于学校解决不了的问题,督学要向相关部门反映和呼吁,协调好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促成问题的解决。

    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但是在管理中,校长责任很多,权力有限。尤其是一些西部贫困地区的学校办学本来就举步维艰,督导对这些学校不仅要监督,还要给予更多的帮助。例如,有的督学协调解决了农村学校占用农民土地等问题,理顺了学校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专业督导人员是终身学习者

    在英国无论是女皇督学,还是地方的视导员都要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委员会筛选出侯选人,进行面试和答辩,然后培训上岗。我国《教育督导条例》规定,教育督导人员除了满足政治素质外,还要品行端正,廉洁自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教育管理、教学或者教育研究工作10年以上。

    在此基础上,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实施细则,明确教育督导人员的任职条件、获得资格程序以及退出机制、职责范围等。为了保证教育督导的专业化,督导室主任应由教育方面懂行、行政能力强的人员来担任。

    在督导人员的配备方面,实施督学的专业分类制度,比如把督导小组分为数学组、历史与地理组等有助于督学专业地开展督导。在管理中,还要对督导人员进行评估和考核,加强对督导工作的监督,对违反职业道德的督学要给予惩处。

    培训上岗是提高教育督导专业性的重要环节。县级的督学来源于教育行政人员、学校校长和专家等,督导和教育管理有很强的联系,但是也不尽相同。实际上,很多的督学也感到在督导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督导人员应是终身学习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专业能力。督学在督导中体现的自身的素质和价值,塑造了督学的形象。

    (作者余海波 单位: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